典藏|產出

大陸考古

新石器時代
西林、昂昂溪遺址標本及相關田野文件與影像。
殷墟文化
小屯、西北岡、大司空遺址出土青銅器、玉石器、蚌貝骨角器、陶器、甲骨、獸骨、人頭骨、墓葬、灰坑、道路及相關田野文件與影像。
海岱龍山文化
城子崖、瓦屋村、大孤堆等遺址出土石玉器、陶器、蚌器、骨器及田野影像
西周
辛村遺址出土青銅器、蚌貝骨角牙器。
東周(春秋戰國) 
山彪鎮、琉璃閣、大司空墓葬出土青銅器、石玉器、陶器、骨角貝器、田野影像及田野文件。
隋唐 
小屯遺址隋唐墓葬出土陶瓷器、石玉器、蚌貝器、田野影像及田野文件。
敦煌莫高窟田野影像、手稿及線圖

臺灣考古

臺北十三行遺址 
出土之陶器、石玉器、玻璃器、金屬器、角器、墓葬、煉鐵作坊、陶窯、水井、柱洞、貝塚、灰坑等現象,以及田野文件及影像。
臺北大龍峒遺址 
出土之陶器、玉石器、骨器、漆器、木器、貝器、瓷器、玻璃器、金屬器、灰坑等現象,以及田野文件及影像。
南投曲冰遺址 
出土之石玉器、陶器、房屋、墓葬及田野影像。
南投大馬璘遺址出土之陶器、石器、墓葬、石垣、柱洞等現象、線繪圖以及田野影像。
南投水蛙堀遺址 
出土之陶器、石器以及田野影像。
中部考古遺址 
包括頂崁子等遺址出土之陶器、石器、貝器、骨器、生態遺留等。
屏東北葉遺址 
出土之陶器、玉石器以及田野影像及影像。
恆春半島考古遺址 
包括鵝鑾鼻、龜山等遺址調查與發掘出土之陶器、石器、貝器、生態遺留、田野影像。
東部地區考古遺址 
調查與發掘出土之石玉器、陶器及太魯閣國家公園人文史蹟調查田野影像。
花蓮花崗山遺址 
出土之陶器、玉石器、瓷器、玻璃器、墓葬、燒石火塘、灰坑等現象,以及田野文件及影像。
澎湖群島考古遺址 
包括澎湖群島史前遺址:菓葉、鎖港、南港、赤崁頭等遺址出土之陶器、石器、貝器、骨器、生態遺留等,與歷史時代遺址:內垵C、水垵A、蒔板頭山A出土之陶器、瓷器、金屬器、生態遺留等。
「臺灣省濁水大肚兩溪域自然與文化史科技研究計畫」 
調查與發掘出土之石玉器、陶器。
「台閩地區遺址普查第二期及第三期計畫」 
調查採集之陶器、石器、貝器、生態遺留。
「第二高速公路後續計畫規劃路線沿線文化遺址調查計畫」 
調查採集之陶器、石器、貝器、生態遺留。

後設資料

本計畫於Metadata研擬過程中,曾參考數個國際標準,然而,在實際研析比對之後,這些標準之中無一完全適用於本計畫。因此,經過計畫同仁不斷的嘗試與努力,俟計畫完成的同時,一個結合遺址、遺跡及遺物(涵蓋 藝術品或器物的概念),且符合考古特質及脈絡的標準亦得以呈現。
項目遺物相關之metadata遺址相關之metadata其他
CIDOCvv 
CDWAv  
AMICOv  
VRAv  
CIMIv  
MIDAS v 
DUBLIN CORE  v
ODAE  v

論文

林玉雲
2002,”考古資料數位典藏資料庫之建置”,博物館典藏數位再造理論與實務研討會—人與自然論文集,93-101頁,2002年11月27-28日,台中:自然科學博物館。 
林玉雲
2004,”博物館電腦網路2003年年會紀實”,國家數位典藏通訊,第三卷第一期。文件連結 (連結失效,2022年12月6日)
林玉雲 
2004,”歷史語言研究所考古資料的數位化成果與意義”,2004年臺灣考古工作會報報告集,225-248頁,2004年12月4日,台北:中央研究院。 
林玉雲 
2004,”網路智慧會議—共享數位資源:數位世界的圖書館和博物館會議”,2004年5月3日。文件連結  (連結失效,2022年12月6日)
林玉雲 
2004,”台灣考古學資料數位化及其意義”,兩岸三院資訊技術交流與數位資源共享研討會,頁18,2004 年六月1-3 日,台北:中央研究院。 
陳光祖、林玉雲 
2004,”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考古資料數位典藏系統的建置—考古工作的另一種思維”,兩岸三院資訊技術交流與數位資源共享研討會,頁19-23,2004 年六月1-3 日,台北:中央研究院。 
林玉雲、李士傑、李德財 
2005,”探索「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機構化的新方向:來自參訪加拿大CHIN、美國MCN2004 及GETTY 的啟發”。博物館學季刊,第十九卷第三期,99-112頁。 
陳泰穎 
2005,”我們來切蛋糕吧”,珍藏數位工作研討會會議論文集,5-28 頁,2005 年七月23 日,台北:中央研究院。 
陳泰穎 
2005,”當數位典藏遇見人類學﹣一個數位典藏工作者的觀察”。人類與文化,第37期,139﹣157頁,台北:國立台灣大學人類學系。 
林玉雲 
2005,” VRA Core 、CDWA Archaeodata比較研究初探”,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第31卷第二期,84-107頁。 
劉益昌 
2006,”地理資訊系統(GIS)在台灣考古學研究的發展:一個考古學者的觀點”。 第四屆(2006)兩岸三院信息技術應用與交流研討會會議資料,頁303-309,2006 年九月1-3 日,青島:中國科學院。 
黃婷鈺 
2006,”考古資料數位典藏資料庫的建置成果與展望”。第四屆(2006)兩岸三院信息技術應用與交流研討會會議資料,80-86,2006 年九月1-3 日,青島:中國科學院。 
Yu-Yun Lin 
2006. “GIS Application and the Structure of Metadata: IHP’s Digital Project of the Anyang Archaeological Remains”. 2006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Digital Archive Technologies, 2006 Oct 19-20, Taipei, pp.187-208. 
林玉雲、林國平、陳淑君、李士傑、李德財 
2006,”結盟與合作:「數位典藏國 家型科技計畫的新能量”。博物館學季刊,第 20 卷第 3 期,99-115 頁。 
劉益昌 
2007,” 台灣考古資料的保存與數位化”。第五屆(2007)兩岸三院資訊技術交流與資源共享研討會會議議程及摘要,頁 46-47,2007年10月15-17 日,台北:中央研究院。 
林玉雲 
2009,” 商王1001號大墓虛擬重建及互動設計”。博物館與文化機構科技應用研討會,2009年8月6日,台北:中央研究院。 
黃婷鈺、林玉雲 
2010,The Application and Presentation of the Group-level Cataloguing Function in the Archaeological Artifact Database (考古遺 物資料庫典藏合編功能之應用及呈現)。博物館學季刊,第 24 卷 第 3 期,63-78 頁。 
Lu, Shao-hsuan , Huang, Ting-yu, Chen, Wen-hsin and Chen, Ssu-chia 
2010, “The Transformation of Digitized Archaeological Data – From Academic Knowledge to Popular Science” (從學術到科普—以考古發掘遺物、照片、記錄與檔案數位典藏計畫為例) (conference paper for PNC 2010 Annual Conference, 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December 1-3). 
黃婷鈺 
2012,” 資料庫素材出走:考古數位知識推廣—以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考古發掘遺物、照片、記錄與檔案為例”。考古工作坊(新北市考古生活節),2012 年 4 月 21 日,新北市,頁 74-80。 
溫子軍、黃婷鈺、林玉雲 
2013,"巨量數位影像管理與應用—以中研院史語所考古數位典藏計畫為例"。博物館學季刊,第 27 卷第 2 期,87-105 頁。 
李怡萱、陳佳翎、呂雅婷2021, "近景攝影測量技術於考古遺物3D建模的應用與展望"。古今論衡, 第36期, 159-174 頁。文件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