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活動推廣】就是愛「線」--紡線圖解大公開
前往網站撰文/呂雅婷
之前的週末考古大菩薩和大家一起紡線,今天特地公開介紹紡線的方式,讓大家也可以在家裡挑戰看看喔。只要有一根竹筷、樹枝、或原子筆等細細長長的東西,在末端加上黏土、紙團等圓圓、稍微有些重量的東西,紡線的道具就完成了。將動植物的纖維纏繞在紡錘上,再急速轉動紡錘,就能利用旋轉的力量捻出線繩囉。讓我們按著步驟一起學捻線吧!
材料參考
1.竹筷 一隻
2.黏土 一小塊(約2-3公分見方)
3.棉花 一小搓
4.細繩或橡皮筋 一條(非必須,固定紡輪用。也可用白膠、膠帶、快乾等代替)
5.長尾夾 一只(非必須,固定線繩用。配合竹筷大小,長尾夾大小建議為15mm)
製作紡線工具
1. 準備竹筷與黏土,將黏土揉捏成圓圓的形狀,穿過竹筷。


1. 整理棉花:將棉花燒為朝左右拉扯,使棉花纖維成長條狀。






5. 紡線II:抓住棉花的手稍微提高,使竹筷懸空。另一手轉動竹筷,使棉花透過旋轉,逐漸收束成線。旋轉的方向需保持一致,順時針或逆時針皆可。 小叮嚀:紡線過程中需重複步驟1,時時拉長棉花,使棉花纖維保持均勻。



7. 完成

QA
1.為什麼紡出的線有粗有細?想要紡細線,就盡量把棉花拉長、拉細;想要紡粗線,就不要把棉花拉太長、太細。如果線有粗有細,就是整理棉花時不夠均勻,可以多嘗試看看。
2.整理棉花時,如果把棉花拉斷了怎麼辦?不要擔心,只要將棉花與棉線重疊一小段(7-8公分左右),捏住重疊處的上端,然後整理棉花與棉線,讓它們稍微貼合,再旋轉竹筷,就能把斷掉的地方再接合起來了。
3.我忘記旋轉的方向了,怎麼辦?那就順時針與逆時針都轉轉看,如果看到棉線逐漸鬆散,就是轉錯方向了;如果看到棉花漸漸變成線,那就是正確的方向囉。
原載於痞客邦南無考古大菩薩,2016年5月3日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