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二三事】3D列印技術正夯!I

前往網站
編譯/葉乃婕
  
  近年來3D列印技術越來越成熟,不只是3D列印模型飛機試飛成功,3D列印槍枝能夠射擊這一點更引起不小的騷動。除去具爭議性的使用方式,3D列印也可以用來協助許多博物館工作。美國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閃族博物館(Semitic Museum)與Learning Sites Inc技術人員合作,利用電腦3D建模以及3D列印重製了一尊2英尺長(約60多公分)陶瓷獅子塑像原本的樣貌。
(閃族/閃米族的概念來自《聖經》,活動範圍以兩河流域為主。)
內文圖片  
  獅子塑像來自一座稱為”Nuzi”的古城(位於現今伊拉克遺址Yorghan Tepe)。青銅器時代晚期,獅子在美索不達米亞地區並非罕見的動物,不僅被當作是權利的象徵,也是居民所信奉的伊斯塔女神(Ishtar)的化身。這樣蹲伏的獅子塑像有一對,分別放置在女神廟中神像的兩側。然而,西元前1300年左右,亞述人攻打Nuzi,摧毀了整座城市,神廟和其他建築亦遭到破壞。直到1930年的考古發掘工作,這對獅子像才再度被發現,一尊大致完好,另外一尊已經粉碎。

  當時閃族博物館和賓夕法尼亞大學考古人類學博物館(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Museum of Archaeology and Anthropology)都參與了Nuzi的發掘工作,並且各取得一部份出土文物做為館藏,其中破損獅子的一塊前爪和部份後肢由閃族博物館保存,完好則的收藏在賓大博物館。這次閃足博物館取了兩件碎塊以及從賓大博物館借出的獅子來進行複原,整個過程並不需要昂貴的3D掃描儀器,而是利用幾百張數位照片拼貼以及鏡像原理做3D建模,最後再由3D列印機以高密度泡沫塑料輸出1:1比例的塑像。內文圖片

  目前成品和牠的同伴在閃族博物館” Nuzi and the Hurrians”特展中進行展示,這是3000多年來,伊斯塔的一對獅子首度重聚。待今年秋天展覽結束,另一尊完整的獅子塑像將回到賓大博物館。
Harvard Gazette: An ancient statue, re-created
 
原載於痞客邦南無考古大菩薩,2013年5月21日發佈。